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善知识”个性心理探析
——以《华严经·入法界品》为研究对象
释启明
内容提要:本文就唐朝实叉难陀翻译的八十卷《华严经·入法界品》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佛经中所表现出的善知识的个性心理进行分析,以窥探经过长期佛教修行实践之后的善知识在个性心理上的特征,以便为学修和参访者在向善知识请益当中,能够更容易且快速适应各种类型的善知识心理特色,以及在修行实践中如何去寻找与自身较为相宜的善知识及其修行法门,迅捷参透人生,契悟诸法实相之理,证入华藏境界等等,提供参照系数。
关键词:善知识;个性心理;入法界品;气质类型。
Analysis of “Good Knowledge” Personality Trait
—— With the Earth Store Bodhisattva Sutra of Avatamsaka Sutra
By Ven. Qiming ,The College of Minnan Buddhist.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80-scroll Earth Store Bodhisattva Sutra of Avatamsaka Sutra, translated by Siksananda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analyzes the personality trait of good knowledge exhibited in the sutra to order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knowledge in individual mentality after long-term Buddhist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This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for to learners and participants to adapt more easily and rapidly to various kinds of 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benefiting from good knowledge, and to explore good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which better fit oneself in the cultivation practice, gain quick insights into life, grasp the principles of dharmas and truths, gain entry to the World of Lotus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coefficient。
Key words: Good Knowledge;Individual Mentality; Earth Store Bodhisattva Sutra;Types of Temperament。
“善知识”是学佛修行中必不可少的助缘,能令修学转烦恼为菩提。一般而言,善知识有三种,即第一教授善知识,能宣导圣言训诫,让学人弃恶趋善;第二同行善知识,能作修行者的同道,并相互切磋勉励;第三外护善知识,能使修行者免除恐怖和忧虑,安心修道。修行悟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烦恼和障碍,若有善知识的提携和帮助,便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获得修行正见,契入菩提。
然而,在现实修行之中,真正善知识难遇,不仅由于其各方面素质要求严谨之故,譬如古之善知识三学皆证,今之善知识各须专长,而且还因善知识的各种不同个性心理以及所修法门的契机程度等因素都有一定关联,善知识在长期修行实践中,为度化众生,会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及其品格,再加以各自修行法门不同,或多或少地会造成气质、性格、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故而此处仅就《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个性心理作一探索,以便对于参访和研究善知识有一定裨益。
一、“善知识”的界定
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等,是能教导佛法正道,令得胜益且具真实德行者。在《大智度论》有称:“善知识者,诸佛大菩萨、阿罗汉,略说善知识相,能赞叹三宝者如是”[[1]]。《华手经》干脆说:“善知识者,谓诸佛是”[[2]]。于《大般涅盘经》释道:“诸佛菩萨名善知识……度诸众生生死大海,以是义故名善知识”[[3]]。据《大智度论》补充:“何等是善知识?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令人心入,欢喜信乐,是为善知识”[[4]]; 这在《大般涅槃经》更明确有:“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亦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5]]。这样就不难勾勒出“善知识”的轮廓为“能赞叹三宝的诸佛大菩萨及阿罗汉等,且修行十善,远离十恶、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还能宣说空、无相、无住、不生不灭法及一切种智,度诸众生生死大海”者。至于身口言行上更是:“所作之事不求自乐,常为众生而求安乐,见他有过,不说其短,口常宣说纯善之事,以是义故名善知识”[[6]]。在《四分律》还说:“有七法是亲友利益慈愍故,……难与能与、难作能作、难忍能忍、密事相语、不相发露、遭苦不舍、贫贱不轻。……有此七法名为亲友,利益慈愍,令彼欢喜”[[7]]。
那么,在判定“善知识”的类型方面,在《华手经》有:“若有四法当知是为善知识也,何等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常能随顺教化”[[8]]。而《八十华严经》则列出十种善知识:“令住菩提心善知识、令生善根善知识、令行诸波罗蜜善知识、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令不著一切世间善知识、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9]];而在印顺法师《成佛之道》便提及“善知识”应具五德:“一、证德,指三学修证:戒清净成就,定成就,观慧成就。二、教德:深入经藏,成就多闻,能开示导引学众,进修大乘正道。三、达实性:实性是正法的别名,这或者由现证慧通达,或是从闻思教理得通达。四、悲愍:有慈悲心,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能清净(为利益众生)说法。五、巧为说:成就辩才,能善巧方便的为众说法” [[10]]。总体可归结为慈悲、愿行、和智慧三类型,即:
分类 |
项目 | |||
《八十华严》 |
《六十华严》 |
《华手经》
|
《成佛之道》 | |
慈悲 |
住菩提心善知识 |
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
能令人入善法中 |
悲愍 |
令生善根善知识 |
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
能障碍诸不善法 |
| |
智慧 |
令得决定辩才善知识 |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能答善知识 |
|
教德 |
令不著一切世间善知识 |
能令不著一切生死善知识 |
|
| |
令入一切佛智所入善知识 |
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
|
达实性 | |
令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
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
|
巧为说法 | |
愿行 |
令于一切劫修行无厌倦善知识 |
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善知识 |
能令人住于正法 |
|
令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
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
常能随顺教化 |
| |
令行诸波罗蜜善知识 |
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
|
证德 | |
令住普贤行善知识 |
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11]] |
|
|
至于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呢?主要在于“令诸学人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若亲近善知识者,本未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则得增广。何以故?以其亲近善知识故,因是亲近复得了达十二部经甚深之义”[[12]]。另外,《大智度论》还道:“菩萨应供养诸佛种善报,亲近善知识;何以故?如病人应求良医药草;佛为良医,诸善根为药草,瞻病人为善知识,病者俱此三事,故病得除差,菩萨亦如是,具此二事,灭诸烦恼,故能利益众生”[[13]]。这里把亲近善知识的缘由讲得极为明了透彻,“得戒定慧解脱知见”、“增善法,离恶法,灭烦恼,利众生”,正因善知识可以使令众生得以解脱生死轮回,以及成就究竟佛道,故此学佛者哪有不乐亲近之理?
这样看来,“善知识”主要特色在于,能通达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及一切种智,或能协助众生防非止恶,自正律仪,虽有时现尘劳之相,而内心恒常清净,并引导众生趣入善道,广发菩提心,助人成道。同时,还具备调伏、寂静、惑除、德增、有勇、经富、觉真、善说、悲深、离退等功德。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述善财童子在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五十四位善知识,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然经中的“善知识”主要代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以及究竟佛果位者,故此,不论其以何种姿态出现,皆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究竟佛道,决然能够堪称“善知识”。
二、《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知识”的阶位
在“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的引导和策励下,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孤身南行,从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开始,历访五十四位圣者,由于其中一次参两位,通常称“五十三参”,其主要表征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以及究竟佛果。此五十三位善知识也即代表入道的五位行相,是教、理、行、果、信、解、行、证的典范,以此成就一百一十种的因果法门。其中五位中有五十个所修因果,每位又各具十波罗蜜。另外三位是表法界之体,文殊菩萨为法身佛的根本智,普贤菩萨为差别智,弥勒佛则集文殊与普贤两菩萨的理行中的无作果,即五位中的智行因果,此最后的三者代表一真法界无功用行中的大用自在门。是故有注云:“在善财所参知识五十四人,约位则文殊一人表信位,以信未成位,故但一人。余四十人各以十人寄一位。二、从德云至慈行寄十住位。三、善见至遍行寄十行位。四、鬻香长者至安住地神寄十向位。五、婆珊夜神至睢波寄十地位。摩耶至天主光等十一人,寄等觉位。弥勒普贤寄妙觉位。今善财初参文殊,表依佛根本果智为发行之本,故单表十信,以后诸位,皆依信建立”[[14]]。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修行法门,其实是对治烦恼习气才设立的深浅次第行门,因在五位中有五十个所修的因果,而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入道五位中的行相。寄位的善知识及其所证法门不妨可表述如下[[15]]:
项目内容
序
号 |
寄位及所属阶位 |
善知识名称 |
性别 |
职业身份 |
地点 |
所修法门 | |
1 |
十住位 |
发心住 |
德云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胜乐国妙峰山 |
得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 |
2 |
治地住 |
海云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海门国 |
得普眼法门。 | |
3 |
修行住 |
善住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楞伽道傍海岸聚落 |
得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法门。 | |
4 |
生贵住 |
弥伽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达里鼻茶国自在城 |
得菩萨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 | |
5 |
具足方便住 |
解脱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住林聚落 |
得如来无碍庄严门。 | |
6 |
正心住 |
海幢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摩利伽罗国 |
得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法门。 | |
7 |
不退住 |
休舍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海潮处普庄严园林 |
得离忧安稳幢法门。 | |
8 |
童真住 |
毗目瞿沙仙人 |
男身 |
仙人(外道) |
那罗素国 |
得菩萨无胜幢法门。 | |
9 |
法王子住 |
胜热婆罗门 |
男身 |
婆罗门(外道) |
伊沙那聚落 |
得菩萨无尽轮法门。 | |
10 |
灌顶住 |
兹行童女 |
女身 |
童女 |
师子奋迅城 |
得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 | |
11 |
十行位 |
欢喜行 |
善见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三眼国 |
得菩萨随顺灯法门。 |
12 |
饶益行 |
自在主童子 |
男身 |
童子 |
名闻国河渚中 |
得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 | |
13 |
无违逆行 |
具足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海住城中 |
得无尽福德藏法门。 | |
14 |
无屈挠行 |
明智居士 |
男身 |
居士 |
大兴城 |
得随意出生福德藏法门。 | |
15 |
无痴乱行 |
法宝髻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师子宫城 |
得菩萨无量福德宝藏法门。 | |
16 |
善现行 |
普眼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藤根国普门城 |
得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 | |
17 |
无著行 |
无厌足王 |
男身 |
国王 |
多罗幢国 |
得如幻法门。 | |
18 |
难得行 |
大光王 |
男身 |
国王 |
妙光城 |
得菩萨大慈幢行法门。 | |
19 |
善法行 |
不动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安住城 |
得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法门。 | |
20 |
真实行 |
遍行外道 |
男身 |
外道 |
都萨罗城 |
得至一切处菩萨行法门。 | |
21 |
十回向位 |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
优钵罗华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广大国中 |
得调和诸香法门。 |
22 |
不坏回向 |
婆师罗船师 |
男身 |
船师 |
楼阁城中 |
得菩萨大悲幢行法门。 | |
23 |
等一切佛回向 |
无上胜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可乐城中 |
得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 | |
24 |
至一切处回向 |
师子频申比丘尼 |
女身 |
比丘尼 |
输那国迦陵迦林城 |
得成就一切智法门。 | |
25 |
无尽功德藏回向 |
婆须蜜多女 |
女身 |
妓女 |
险难国宝庄严城 |
得菩萨离贪欲际法门。 | |
26 |
坚固善根回向 |
鞞瑟胝罗居士 |
男身 |
居士 |
善度城中 |
得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法门。 | |
27 |
随顺众生回向 |
观自在菩萨 |
女身 |
菩萨 |
补陀落迦山 |
得菩萨大悲行法门。 | |
28 |
真如相回向 |
正趣菩萨 |
女身 |
菩萨 |
空中 |
得菩萨普门速疾行法门。 | |
29 |
无缚无著解回向 |
大天神 |
男身 |
神职 |
堕罗钵底城 |
得云纲法门。 | |
30 |
等法界无量回向 |
安住地神 |
男身 |
神职 |
摩竭提国菩萨场 |
得不可坏智慧藏法门。 | |
31 |
十地位 |
欢喜地 |
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迦毗罗城 |
得菩萨破众生暗法光明法门。 |
32 |
离垢地 |
普德净光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摩竭提国菩提场 |
得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法门。 | |
33 |
发光地 |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 |
女身 |
神职 |
菩提场 |
得大势力普喜幢法门。 | |
34 |
焰慧地 |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
女身 |
神职 |
众会中 |
得菩萨普现世间调伏众生法门。 | |
35 |
现前地 |
寂静音海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众会道场中 |
得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法门。 | |
36 |
难胜地 |
守护一切城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如来会中 |
得甚深自在妙音法门。 | |
37 |
远行地 |
开敷一切树花夜神 |
女身 |
神职 |
佛会中 |
得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法门。 | |
38 |
不动地 |
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主夜神 |
男身 |
神职 |
道场中 |
得教化众生令生善根法门。 | |
39 |
善慧地 |
妙德圆满神 |
女身 |
神职 |
岚毘尼园林 |
得菩萨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法门。 | |
40 |
法云地 |
释种瞿波女 |
女身 |
皇家女梵行 |
迦毘罗城法界光明讲堂 |
得观察菩萨三昧海法门。 | |
41 |
等觉位 |
等觉位 |
佛母摩耶夫人 |
女身 |
圣后女皇 |
此世界中 |
得菩萨大愿智幻法门。 |
42 |
等觉位 |
天主光天女 |
女身 |
天女 |
三十三天上 |
得无碍念清净庄严法门。 | |
43 |
等觉位 |
童子师遍友 |
男身 |
童子师(外道) |
迦毗罗城 |
得无所得法门。 | |
44 |
等觉位 |
善知众艺童子 |
男身 |
童子 |
迦毗罗城 |
得善知众艺菩萨字智法门。 | |
45 |
等觉位 |
贤胜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婆咀那城 |
得无依处道场法门。 | |
46 |
等觉位 |
坚固解脱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沃田城 |
得无著念清净庄严法门。 | |
47 |
等觉位 |
妙月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沃田城 |
得净智光明法门。 | |
48 |
等觉位 |
无胜军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出生城 |
得无尽相法门。 | |
49 |
等觉位 |
最寂静婆罗门 |
男身 |
外道梵行 |
出生城南为法聚落 |
得诚愿语法门。 | |
50 |
等觉位 |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 |
男身、女身 |
童子、童女 |
妙意华门城 |
同得菩萨幻住法门。 | |
51 |
摄德成因相 |
妙觉位 |
弥勒菩萨 |
男身 |
菩萨 |
海岸国大庄严园毘卢遮那庄严藏楼阁 |
得一生佛果,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 |
52 |
智照无二相 |
等觉位 |
文殊菩萨 |
男身 |
菩萨 |
福城东娑罗林、普门国苏摩那城 |
得根本智指南法门以及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法门。 |
53 |
显因广大相 |
妙觉位 |
普贤菩萨 |
男身 |
菩萨 |
佛会中金刚藏菩萨场毗卢遮那如来师子座前 |
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法门。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的善知识其实并非仅偏修一种法门,而是圆满具足种种法门的,只是为了度化根基不同的众生出发,示现特殊的法门,即以一种为主,余者为伴,善知识的个性心理在特殊的背景和因缘条件下,是会呈现一定的倾向性的,但其皆可以使吾等得以脱离恶趣,悟入大乘妙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趋向菩提之道,证得华藏境界。
另外应明确的是,“入法界品”在整部八十卷《华严经》的信解行证四分中属于“证”分,在本会、末会中属于“末会”,是分别渐说诸菩萨修因的过程,说明成佛所要修行的途径。“入法界品”的主旨在于舍弃言论,依法奉行,直接回复到本具的神妙智用上,可谓全经的扼要,犹如“大海”纳百川,其间的源流与体用是同一的,皆可融归到“一真法界”当中,故本品可认为是华严教海的极致至臻处。
“入法界品”是在悟入毗卢遮那佛法身境界的基础上,假托善财童子南游的行迹,建构出其巡历五十三阶位次第的善知识,重新表述“一真法界”的圆融自在;也就是说,本品依据“一真法界”之体,重新解说一切修行的行门,依体行持而证得华藏境界。这种亲切的实修,正是华严宗所要传达的意旨。本品分本末两会,本会阐明佛自在证入之果,本会的“所入”是佛所显现,本会的“能入”是证得狮子奋迅三昧的十方菩萨。末会表明证入法界之因,末会的“所入法界”即五十三位善知识,末会的“能入法界”为善财童子。能入法界指能观之“智”,所入法界指所缘之“理”,能证之智和所证之理究竟一致,就果海角度看,能所不二,唯有“一真法界”;末会是因,表渐入法界,本会是果,表顿入法界;从圆融视角观,本末不异,卷而成本,舒之成末,本末无碍,故此能成就“入法界”一品;也可看作是善财童子证入法界的法门。然此“入法界品”的结构可列表为[[16]]:
入法界品 |
本会(顿入法界分) |
如来会 |
|
|
|
末会(渐入法界分) |
菩萨会 |
摄比丘会 |
|
| |
摄龙王会 |
|
| |||
摄善财会 |
寄位修行相 |
十信位(文殊菩萨1人) | |||
十住位(德云比丘下10人) | |||||
十行位(善见比丘下10人) | |||||
十回向位(日香长者下10人) | |||||
十地位(婆珊夜扇下10人) | |||||
会缘入实相 |
摩耶夫人下11人 | ||||
摄德成因相 |
弥勒菩萨 | ||||
智照无二相 |
重见文殊菩萨 | ||||
显因广大相 |
普贤菩萨 |
善财童子所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是在摄善财会中所显发的,由善财南巡求道,自德云比丘处受念佛三昧始,参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男童女、长者、外道、婆罗门、博士、医士、船师、佛母、王妃、夜神等不同身份的善知识,从事的职业门类繁多,基本包含了印度当时各阶层人士,善财童子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便学得一法,最后至弥勒菩萨之处,亲睹不可思议境界,再次参见到文殊普贤,得入法界之理。
善财童子受文殊菩萨的指点,专心寻访各种类型的善知识,以差别法去普遍阅历现实世界一切经验和修行法门,接受诸位善知识的教诲、锤炼和熏陶,并应用回向的方法,提炼到般若与菩提的相应,如此所获取的知识是真正具体实证的知识,换言之,是来源于现实实践的理论,实践与理论高度统一,达到所要证入的究竟菩提妙境。
三、《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五十三位善知识个性心理探析
此“入法界品”开始就讲述了文殊菩萨从菩提场带领同伴菩萨至人间的福城东边大塔庙弘法,从而标志着《华严经》所传达的毗卢遮那法身佛的最圆满佛法真理境界,走向人间,并为凡夫、二乘所接受与领会,善财童子的实践就是一种示范,其间通过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一生成办佛果。故“入法界品”可视为整部《华严经》的扼要所在,然个体的成就离不开众多善知识的提携,故而就此对善知识个性心理的探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至于对此经典中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个性心理探究,是依据现代普通心理所做的诠释。所谓“个性”即指个体有别于其他个体的具有自身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的综合;是反映个体的整个面貌,具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7]]。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善知识的气质和性格,以及适应的法门问题。气质在心理学领域,被认为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范畴,故而对于善知识气质的特征及其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在理解其独特的心理活动以及修行法门和弘化接引众生的手法等方面,具十分重要的实效意义。
气质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方面表现出来的动力特征。个体的心理活动所带的动力特征,使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差异。通常认为,个体的气质与解剖生理特征和遗传有关,据巴甫洛夫分析,气质与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有关,这种气质的生理基础便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其之间的相对关系可概括为,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制型)——胆汁质气质、强而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弱而不平衡型(抑制型)——抑郁质等四类,并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差异的内在基础,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外在表现。
现代研究表明,气质不存在好坏之分,不影响工作的成败与否,但是,气质对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活动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在工作的方式和效率等方面,这也可以认为气质对于修行的法门适应与否,以及善知识的接引手法方面会有一定的变化。
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面,同时也具消极面,不可断定某种气质就是好或坏。但是,不同的气质会影响修行方式方法,通常而言,胆汁质和多血质类型者,更适合于迅速、灵活反应的修行方式,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者更适合于细腻而持久的修行方式。选择与自身相应的修行方式,可以减少修行上的弯路,直接参与适于自身的法门,可以发挥个体的气质优势。善知识经过长期修行实践,在气质上应该更加适应外境的变化,与众生交往也更加能够融洽协调。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描述着各种类型的善知识,是研究善知识个性的良好素材,下述即对该品所叙述的五十三位善知识进行个性心理的气质分析:
(一)十住法门的善知识
善财童子经文殊菩萨指点,从信趣定,成为信心菩提,要成就入位菩萨,还得修三昧法,才能显现理行相彰,业尽纯明的一真法界之门,故而其最初参访的善知识代表十住法门。
1、德云比丘:德云比丘居于胜乐国的妙峰山顶,山表定体,依定发慧,而妙峰山顶则象征成就正觉,比丘表根本真智的实体,德云比丘表征具德如云,降法雨普利群生。当善财童子登上山顶时,“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观察求觅,渴仰欲见德云比丘,经于七日”才出现,而且“徐步经行”,在开示善财童子时,称“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曜,普观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佛”[[18]]。有关其所修法门,即“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岂能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令一切众生念佛门……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安住法念佛门……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19]]。就这段文字便可看出,此“德云比丘”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多血质。其修行方法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以念佛法门为主,但又并非呆板滞碍的,而是灵活多样化式的,能静能动,动静一如,达到不偏不倚的境地。
2、海云比丘:寄居海门国,其所修“普眼法门”表观照心海的宽广,以便对治心地的法门,并滋润一切。德云比丘对之评价是,“能分别说发起广大善根因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当令汝生广大善根力,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当令汝生广大慈悲力”[[20]]。善财童子至海门国,即刻见到善知识,海云比丘的语言是:“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身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等虚空界……普入一切智慧海故”[[21]]。其心量是非常广博的,以法界一切众生为考虑的前提,而且言语直截了当。
其还道:“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无增无减……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颇有无量过此海不?颇有甚深过此海不?颇有殊特过此海不”[[22]]?这里显然可感觉到海云比丘是位善于思考的圣者,而且相当富有耐心,如“若有众生,从十方来……来至我所,我悉为其开示解释、称扬赞叹,咸令爱乐,趣入安住此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23]]。这样就可以基本判断出海云比丘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粘液质,这位善知识具有广大的包容心,而且直爽,好思考,有常人少见的耐心。
3、善住比丘:居于南海北岸的楞伽道边,海的中央,四面无路可通,除非已得神通者,住其中者皆能观察一切法如虚空,无定所;故此善财童子“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无数诸天,恭敬围遶,散诸天华,作天妓乐,幡幢缯绮,悉各无数,遍满虚空,以为供养”[[24]]。其修“得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法门”,能够“若来若去,若行若止,随顺思惟,修习观察……知一切众生心行,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没生,无所障碍”[[25]];并且得无住无作神通力,“于虚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或隐或显、或现一身、或现多身、穿度墙壁。犹如虚空。于虚空中,结跏趺坐,往来自在,犹如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或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26]]。显然,这位善知识所居之处是绝然超尘的,其获得神通之后,便能所行无碍,成就众生也无碍变通,这都是得力于法空智慧,在空中任运经行,不著静乱。其气质类型应界乎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混合型,相对而言,其是偏向理智型的。
4、弥伽上人:是达里鼻荼国自在城人,善财见其“于市肆中,坐于说法师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遶,说轮字庄严法门”,在问明善财已发菩提心,即“下师子座,于善财所,五体投地,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栴檀无量种衣,以覆其上,复散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为供养,然后起立”[[27]];看出此上人具有平等恭敬心、和谦下心。然后称叹善财,而且还能“以方便,为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彼诸众生,闻此法已,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28]];说明其灵活善诱,应合众生根基,能打动众生心,使不退转。同时,其还“能分别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语言”[[29]];可知其具有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5、解脱长者:居住林聚落,善财童子路经十二年才抵达,解脱长者能入普摄一切佛剎无边旋陀罗尼三昧门,得清净身,在其身中,显现十方各十佛剎微尘数佛,教化众生,转妙法轮等庄严事相,而且不相杂乱。然后,长者从三昧起,说已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随其一身能示现十方佛刹。由于其所修“得如来无碍庄严门”,能够“即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遶,毘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又见下方佛光明世界,无碍智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遶,一切世间剎幢王菩萨,而为上首”[[30]]。而且想要见到安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随意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31]]。也就是说,心佛无异,体相无去来,所见十方如来皆是唯心观中所显现,随心念佛,诸佛随即现前。
故此其又道:“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32]]。这就纯粹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思想,也即唯心净土的理念,诸念总是佛境界。这位善知识是明确的带有内倾向的粘液质气质类型。
6、海幢比丘:住在阎浮提畔的摩利伽罗国,善财童子见其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于三昧,离出入息,无别思觉,身安不动,从其足下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皆以种种诸庄严具”[[33]]。这种能在禅定中庄严自身的便是海幢比丘“得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法门”或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普庄严清净门”。在三昧中且能“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宝、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欲乐,资生之具,于一切处,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皆令欢喜,心意清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34]]。其心态相当平稳,如“摄诸众生,所谓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复以方便,而劝导之,皆令舍恶”[[35]]。显然其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多血质,能在稳定的心态中显发方便的善巧度化接引众生。
7、休舍优婆夷:居海潮住处的普庄严园林,其身严饰,“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网,冠挂出过诸天真金宝钏,垂绀青发,大摩尼网,庄严其首……一切宝网,垂覆其身,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曲躬恭敬”[[36]];凡是见此优婆夷者,一切病苦悉皆除灭,入无碍清净境界,身无障碍;这就是其修“得离忧安稳幢法门”所致。其言:“若有见闻忆念于我,与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是人终不得见于我”[[37]]。并且“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须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犹如帝释,悉能守护一切众生”[[38]]。同时,又道:“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39]]。这样,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其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能够持久地普入一切法,普度一切众生。
8、毗瞿沙仙人:是在海潮处那罗素国的一大林住,有种种叶树、华果、妙香等庄严;善财童子在栴檀树下见彼仙人领徒一万,敷草而坐,“或着鹿皮,或着树皮,或复编草,以为衣服,髻环垂鬓,前后围遶”。闻童子已发菩提心,便向诸仙众说明和赞叹,众仙散种种上妙香华。仙人告明已得菩萨无胜幢解脱,并伸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令善财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剎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40]]。接着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还是见自身在本处。
此种解脱法门象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于一切时,而得自在;于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遍往十方国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普现其前,观其根行,而为利益”[[41]]。这里显然仙人表现得很有智慧,逐渐地引善财童子进入三昧之中,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将法门传授给童子,这种静稳中显智慧的行为,想必是粘液质——多血质常用的手法。
9、胜热婆罗门:居住伊沙那聚落,看见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42]];这种投身外道法是要相当的勇气和毅力的,非等闲之辈。胜热婆罗门的语言是:“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表述,大有夺人妄想的气势。使得善财疑虑重重,进退为难;梵天示意,此是“示大苦行,为我说法,能令我等灭一切见,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广大心,发菩提意,常见诸佛,恒闻妙法,于一切处,心无所碍”[[43]]。婆罗门也为善财说颂言:“若有诸菩萨,顺善知识教;一切无疑惧,安住心不动。当知如是人,必获广大利;坐菩提树下,成于无上觉”[[44]]。善财由此投火得菩萨善住三昧。可见,婆罗门是外显奇异相,内则“能烧一切众生见惑,令无有余,必不退转,无穷尽心、无懈怠心、无怯弱心、发如金刚藏那罗延心,疾修诸行”[[45]]。这种接引和度化手法,通常是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类型所采取的。
10、慈行童女:住在师子奋迅城内,是师子幢王女,由五百童女侍从,在毘卢遮那藏殿,坐龙胜栴檀足金线网天衣座上,演说妙法,当善财问法,慈行童女要求自见宫殿庄严,其实,此处已是妙好庄严说法,表般若是毗卢遮那之体,用法界众行庄严来成报身之德,十住位满,将起果中之行。所以善财“悉见法界一切如来,从初发心,修菩萨行,成满大愿,具足功德,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影像,靡不皆现”[[46]]。慈行童女告知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能够“随顺趣向,思惟观察,忆持分别,时得普门陀罗尼,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门,皆悉现前”[[47]]。而且慧心广大如虚空,悉皆明见一切境界,获得无碍地大光明藏。慈行的度化方法与其自身的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是相吻合的。
(二)十行法门的善知识
11、善见比丘:居住在三眼国中,在林中往返经行,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其告之善财:“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修梵行……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大劫,听闻妙法,受行其教,庄严诸愿,入所证处,净修诸行,满足六种波罗蜜海,亦见彼佛成道说法,各各差别,无有杂乱……以三昧愿力,严净一切,诸佛国土,以入一切行三昧力……清净一切佛波罗蜜”[[48]]。并且凭借智慧清净,能在经行的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现前,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此即“菩萨随顺灯解脱法门”,能在如来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常然智灯,无有尽灭,其身坚固,不可沮坏,现于如幻色相之身,如缘起法无量差别,随众生心,各各示现,形貌色相,世无伦匹,毒刃火灾,所不能害”[[49]]。显然,此位善知识具有粘液质的气质类型,其能净修梵行无量劫,入一切行三昧力,随众生心,各现色貌。
12、自在主童子:住在名闻国的河渚中,有十千童子围绕,聚沙为戏。其言:“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50]]。于是,能知世间书数算印界处等法,能疗治风癎消瘦鬼魅所著一切诸病,能造立城邑聚落园林台观、宫殿屋宅种种诸处,善调炼种种仙药,善营理田农商估一切诸业等等,皆悉能知。用这种菩萨算法,可以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全知其中颗粒多少,以及算知东方所有一切世界种种差别,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等等。以此推断出自在主童子属于粘液质——多血质的气质类型,能知一切菩萨名数、种类,而且分毫不凌乱。
13、具足优婆夷:居海住城,其宅广博,具有众宝垣墙围绕,四面皆有宝庄严门。优婆夷“素服垂发,身无璎珞,其身色相,威德光明”;在宅内敷十亿座,是菩萨业力所成,宅中无有衣服饮食及余一切资生之物,只是置一小器在前,其得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法门,“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随诸众生种种欲乐,出生种种美味饮食,悉令充满”[[51]]。而且能令十方声闻、菩萨成就菩提;对着善财童子示范,善财见“无量众生从四门入,皆优婆夷,本愿所请,既来集已,敷座令坐,随其所须,给施饮食,悉使充足”[[52]]。这种变化的手法突显其多血质——粘液质的气质类型,也只有如此的思维方能使须弥山普集众宝,大海奥藏法财无尽。
14、明智居士:处大兴城内市四衢道七宝台上,就清净摩尼宝座而坐,十千眷属前后围绕,见善财而称叹其发菩提心,能“生如来家,增长白法,安住无量诸波罗蜜,学佛十力,离世间种,住如来种,弃生死轮,转正法轮,灭三恶趣,住正法趣,如诸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53]]。而居士自称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凡有所须,悉满其愿,“所谓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汤药、房舍屋宅、床座灯炬、奴婢牛羊、及诸侍使,如是一切资生之物,诸有所须,悉令充满,乃至为说真实妙法”[[54]]。
于是,明智居士为善财童子操作一番,“须臾系念,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一切众会,普皆满足,然后复为说种种法”[[55]]。居士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皆是从定中修成,故此其气质类型亦属于粘液质——多血质,如此方可在发起菩提心基础上方便广度众生。
15、法宝髻长者:住师子宫(喻禅定无乱,如彼深宫)大城,善财说明来意,长者执善财手,入其舍宅,清净光明,七宝庄严,能够虽处闹市而常定,即动而静,绝无痴乱,其宅分十层八门,表八正道为入妙之门,十层各有所设,表十地蕴含多义。此等果报都是往昔有普庄严王如来入彼城中,长者奏乐音,烧一丸香供养,并回向功德三处,即永离一切贫穷困苦,常见诸佛及善知识,恒闻正法,故获斯报。一丸香即表般若混融万行,虽一细行而具一切法界行,果报自然殊胜。长者此解脱门名“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法门”,能入无分别如来身海,“入无分别三昧境界,等无分别菩萨善根,住无分别如来所住,证无分别三世平等,住无分别普眼境界,住一切劫,无有疲厌”[[56]]。这种其实是以禅定波罗蜜为主,入随行寂用无碍定门,能永离贫穷,对治世出世间定乱不自在障。从长者的言行举止及法门,不难看出其气质类型归属多血质——粘液质类型,故能在闹市中而不紊乱。
16、普眼长者:住在藤根国的普门城中,其能“知一切众生诸病,风黄痰热,鬼魅蛊毒,乃至水火之所伤害,如是一切所生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疗”[[57]];疗病后还各为如应说法,“为贪欲多者教不净观,瞋恚多者教慈悲观,愚痴多者教其分别种种法相,等分行者为其显示殊胜法门;为欲令其发菩提心,称扬一切诸佛功德……为欲令其获于究竟净妙之身,称扬赞叹永离一切诸不善法”[[58]];等等随顺众生根基而施与。同时其还能调理和合诸香法,持香供养诸佛,所愿皆满。燃香时,一一香中出无量香,遍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诸佛众会道场,处处充满而庄严。也即能在一中显多,多而融一;另还告知此是“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就象大药王能使众生销灭一切烦恼,身心病除,皆获利益,趣入佛法,永息一切生死怖畏,心境俱空,证般若善现行,安住平等寂灭之乐,令众生入佛智慧。这种多样性的手法,以及随顺众生根基而方便操作的接引无疑是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惯用的,当然度化的众生相对也是多而广。
17、无厌足王:在多罗幢大城住,坐于正殿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摄者治摄,罚罪决讼,扶助孤弱,令断杀盗淫妄,远离贪瞋邪见。其有大力势,“能伏他众,无能与敌,以离垢缯,而系其顶,十千大臣,前后围遶,共理王事”[[59]];而对于犯王教敕的无量众生,或杀盗淫妄而治罚之,“或断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斩其首,或剥其皮,或解其体,或以汤煮,或以火焚,或驱上高山推令堕落,有如是等无量楚毒,发声号叫,譬如众合大地狱中”[[60]]。如此手法令善财起疑,认为是灭诸善法,作大罪业,逼恼众生;其实这是菩萨善巧方便智、摄受、护念、成熟众生智不可思议所致。
无厌足王见善财来问,即执善财手,入宫中同坐,告之观所居宫殿,只见一切妙好庄严,世所难比。言其得菩萨如幻解脱法门,此国土所有众生多行杀盗乃至邪见,“作余方便,不能令其舍离恶业……为调伏彼众生故,化作恶人,造诸罪业,受种种苦,令其一切作恶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厌离,心生怯弱,断其所作一切恶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61]]。可见,此是一种善巧方便,令众生舍离十恶业,住十善道,究竟安稳快乐。然虽外现凶恶相,实则内在身语意业,从未恼害一众生,终不发生一念损害意于一蚊一蚁,何况人呢?因得此如幻解脱法门,能象诸大菩萨得无生法忍,了知诸有趣悉皆如幻,菩萨诸行悉皆如化,入真实相无碍法门,普入一切平等三昧,于陀罗尼已得自在。这是纯为对治恶人之行,而自身化作恶事以惕醒众生,厌世修德,成就菩提,生起广大智悲,方便任运无碍。这种外现罗刹,内行慈悲的手法是与胆汁质——抑郁质的气质类型相应。
18、大光王:居于妙光城,由七宝庄严所成,在无比光明赫奕的正法藏楼阁中,大光王坐如意摩尼宝师子座上,结跏趺坐,起净修菩萨大慈幢行法门,能在不可说不可说佛所,问难此法,思惟观察,修习庄严。并以此法为王,以及教勅、摄受和引导众生,守护众生不舍离心,拔众生苦无休息心。而且能“令一切众生毕竟快乐,恒自悦豫,身无诸苦,心得清凉,断生死爱,乐正法乐,涤烦恼垢,破恶业障,绝生死流,入真法海,断诸有趣,求一切智,净诸心海,生不坏信”[[62]]。这样大光王已能以正法教化世间,在其国土中,一切众生无有恐怖,索求皆遂,并告之:“莫造诸恶,莫害众生,莫起诸见,莫生执著;汝等贫乏,若有所须,当来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诸物,种种具足,随意而取,勿生疑难”[[63]]。
另外,随众生的内心清净与否,所见众宝亦有所不同,由大光王修菩萨行时所摄受与否,而显现在此城中净秽有别,“此国土中一切众生,五浊世时,乐作诸恶,我心哀愍而欲救护,入于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之门”[[64]]。当入此三昧,彼诸众生所有怖畏心、恼害心、怨敌心、诤论心等等悉自消灭。大光王即入此定示现给善财童子,这些都说明从悲而起行用,以愿波罗蜜而证难得行,对治悲智不自在障而得解脱。这种在定中而成就的法门,其气质类型归乎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较为合适,其能够象大菩萨般普荫诸众生,任持一切诸众生,速令众生修习三昧入一切智。
19、不动优婆夷:居于安住王都,是童女身,受父母守护,和自亲属无量人众演说妙法,其得菩萨难摧伏智慧藏解脱门、菩萨坚固受持行门、菩萨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菩萨照明一切法辩才门、菩萨求一切法无疲厌三昧门。此境界获得因缘在于,过去世中离垢劫,看见修臂佛相好圆满,无有厌足,并发心修学,“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辩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众会、求佛国土、求佛威仪、求佛寿命”[[65]],发心之后,其心坚固如金刚,一切烦恼及以二乘,皆不能坏。经劫无违,不起贪欲、嗔恚、我见等念,未曾迷惑,受持一切如来法海的一文一句乃至一切世俗之法,都不会忘失,从此以后,常见诸佛、菩萨、真善知识,亲闻诸佛愿、菩萨行、无尽藏门等等,此即“菩萨求一切法无厌足庄严法门和一切法平等地总持门”,能现不思议自在神变。并为善财即刻演示,入此三昧门,为一切众生解说微妙法,开悟群生。此是以力波罗蜜为主的善法行,对治说法不自在障而得自在;这也是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特征,其能静能动,如金翅鸟游行虚空而无所障碍,也能象转轮王游行世间,以菩萨四摄事来摄受诸多众生。
20、遍行外道:住在无量都萨罗大城中,善财童子在善德山平坦处见此外道,徐步经行,有十千梵众围绕,其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66]];能在世间种种方所、形貌、诸趣等随顺方便显现,种种言音说法,利益众生,示同其形,随众生所应而说法,然诸众生等,悉不能知,这种修行实则是度化邪恶不正为目的,方便调伏,随众生所乐,令其趋于正道解脱。这种遍行利益众生,如影随形的真实行,是以智波罗蜜为导,对治生死中不自在障而得自在。此也只有具备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能够游刃有余,灵活而不放荡,条理而不拘谨。其“至一切处菩萨行法门”是能象大菩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得与众生无差别身,以变化身,普入诸趣。这样才能清净光明,遍照世间;普于三世,悉皆平等。
(未完待续)
(续上)
(三)十回向法门的善知识
十回向是以十住、十行为基础,融会慈悲愿力,而起智与悲,使世出世间法皆至融通自在的境界;尔后和融无量想念,兴起大智妙用,安立十回向。十回向的善知识先以智为根本,再依智起如法行持,然后回真向俗,回智向悲,达到理事圆融的法界行。这样才能够进入三贤十圣位。
21、优钵罗华长者:在广大国住,其善别知一切诸香,以及知调合一切香法;又善于别知治诸病香、断诸恶香、生欢喜香、增烦恼香、灭烦恼香、发心念佛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现成就,清净安隐,方便境界,威德业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皆悉了达。此即“调和诸香法门”,能令众生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永断烦恼众魔羂索,超诸有趣……其心平等,无著无依。这种度化众生方法与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较为贴切,可以证得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其表征出污泥而不染,救护众生而离相,青莲花(优钵罗华)在水中救护群有,是入生死淤泥的最尊贵慈悲之行。
22、婆施罗船师:居于楼阁大城中的外海岸上,有百千商人及余无量大众围绕,演说大海法,方便开示佛功德海。其净修菩萨大悲幢行法门,为饶益贫穷众生而修诸苦行,随其所愿,“悉令满足,先以世物充满其意,复施法财令其欢喜,令修福行、令生智道、令增善根力、令起菩提心……令见一切诸佛海、令入一切智智海”[[67]]。同时,其还知海中一切宝洲、一切宝处、宝类、宝种,也知一切危险处,令善回避,免于诸难。也善知水色好恶深浅,日月星宿运行度数,船铁木坚脆及机关涩滑等等一切安危相状,都能明了无遗,可行则行,可止则止,如是智慧来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大悲幢行似乎对于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气质类型者有较强的优势,而且能如大菩萨游涉生死大海,不染一切诸烦恼海;能舍一切诸妄见海,能观一切诸法性海,能以四摄法摄持众生海,度众生海,以及调众生海。这也是以戒波罗蜜为导的不坏回向,成就大慈悲戒,广度群迷。
23、无上胜长者:处可乐城,于城东大庄严幢无忧林中,有无量商人、百千居士围绕,理断人间种种事务,令拔一切我慢、我所,心得清净,受持佛法,得菩萨智慧。其成就“至一切处菩萨行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能够于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住处及诸众生中,而为说法,令舍非法,令息诤论,令除闘战,令止忿竞,令破怨结……乃至邪见一切恶业,不可作事,皆令禁止。
并且能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广说佛法、菩萨法、声闻独觉等法,“为欲开显菩萨功德、为令舍离生死过患、为令知见一切智人诸妙功德……为令永灭诸烦恼轮,为令能转如来法轮”[[68]]。这些都是长者“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无依无作神通之力”所成就,其以忍波罗蜜为导,证等一切佛回向,对治入生死海中忍不自在障而得忍自在。针对十住、十行的出世间离苦忍而言,此即进入世间成就慈悲饶益忍,故而有乞求者,无论内外财,国家、身肉等,毫无怨恨不舍心。此也只能是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可以恰如其分地具办,就如同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剎,智身广大普入三世,境界无际同于虚空。
24、师子频申比丘尼:处于输那国的迦陵迦林城,在胜光王所舍施的日光园中,广为无量众生说法饶益。其护持净戒不可倾动如须弥山,能令见者心得清凉如妙香王,能除众生诸烦恼热如雪山中妙栴檀香,在不同的众会,演说各异的法门。其得成就一切智解脱法门,能在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诸法。这种“智光明境界门”能出生一切法三昧王,并以此得意生身,然后随类成就众生。这时,见一切众生,“不分别众生相,智眼明见故;听一切语言,不分别语言相,心无所著故;见一切如来,不分别如来相,了达法身故;住持一切法轮,不分别法轮相,悟法自性故;一念遍知一切法,不分别诸法相,知法如幻故”[[69]]。这都是“成就一切智解脱法门”所致,是以精进波罗蜜为导,证至一切处回向,入忍、智、慈三行,以根本智起忍智慈悲万行。其也应归属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者度化众生的手法,能如诸大菩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一身端坐,充满法界。
25、婆须蜜多女:居于险难国宝庄严城内市鄽之北,自宅中住,其得离贪欲际菩萨解脱法门,能随众生欲乐而为现身,“若天见我,我为天女,形貌光明,殊胜无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见我者,我即为现人非人女,随其乐欲,皆令得见”[[70]]。
此外,其言:“若有众生,欲意所缠,来诣我所,我为说法,彼闻法已,则离贪欲,得菩萨无着境界三昧;若有众生,暂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欢喜三昧……暂执我手,则离贪欲,得菩萨遍往一切佛剎三昧……见我目瞬,则离贪欲,得菩萨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众生,抱持于我,则离贪欲,得菩萨摄一切众生恒不舍离三昧;若有众生,唼我唇吻,则离贪欲,得菩萨增长一切众生福德藏三昧;凡有众生亲近于我,一切皆得住离贪际,入菩萨一切智地现前无碍解脱”[[71]]。成就如是自在的因缘是,过去高行佛出世,彼为长者妻,以一宝钱供养佛,文殊师利童子为佛侍者,并为其说法,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就是菩萨离贪际解脱,是以禅波罗蜜为导,证无尽功德藏回向,圆通诸法,能令生死、真俗、染净不自在者得自在,此位善知识应属于多血质或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如此方可成就无边善巧方便智。
26、鞞瑟胝罗居士:在善度查城住,常供养栴檀座佛塔,其得不般涅槃际菩萨解脱法门,能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
居士在开栴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佛种无尽三昧,于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无量殊胜之事。并且入此三昧,能随次第见此世界三世一切诸佛,于一念顷,得见百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诸佛八相成道,种种差别,悉能持、能忆、能观和分别显示。此皆“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所致,所谓“但观种类示调伏,不见如来般涅槃;三昧境随成正觉,十方尘刹掌中看”[[72]]。是以般若波罗蜜为体,证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使处生死中而行大慈悲不自在障,得以自在。这也都是法身所流出,想必粘液质或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能够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了一切佛悉皆平等,知一切法自性清净,无有思虑,无有动转。
27、观自在菩萨:居补怛洛迦山,菩萨在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宣说大慈悲法,无量菩萨皆坐宝石上,恭敬围绕。观自在遥见善财,主动邀其过去,赞叹其专求佛法,救护一切,安住如来智慧光明。菩萨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法门,故能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73]]。菩萨不仅随顺众生根基、因缘而变现不同的相应形貌教化接引,而且还愿常救护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等等,并发愿,令诸众生称念观自在菩萨名号,若见其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还教令发广大菩提心,永不退转。
这些都是“菩萨大悲行门”的功效,是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常行一切诸善法,常入一切诸三昧。显然菩萨这种悲心度化众生,就文字上观察,其应属于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这样也能够顺应不同众生而教导开示他们,使得常息一切众生恶,常长一切众生善,常绝众生生死流。此也是以方便波罗蜜为导的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对治出世大悲或处俗不自在障而令得自在。
28、正趣菩萨:来自东方空中,到娑婆世界轮围山顶,以足按地,此娑婆世界就六种震动,放身光明,说明其威势广大。善财参访时,其告之已得“普门速疾行菩萨解脱法门”,是从东方妙藏世界,普胜生佛所而来此土。于彼佛所,得此法门;从彼发来,已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
其能遍入一切佛所,以妙供具而为供养,此诸供具皆是无上心所成、无作法所印,诸如来所忍、诸菩萨所叹。同时,还能普见一切世界一切众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随其欲解,现身说法;或放光明、或施财宝,种种方便,教化调伏,无有休息”[[74]]。此皆“菩萨普疾行解脱法门”所致,能迅疾周遍一切处;这种方便教化的手法是与其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气质类型相适应的,能普周于十方法界而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是以愿波罗蜜为主的真如相回向,对治有功用行,令无功用智任运大悲,普遍圆满,无有障碍。
29、大天神:住在堕罗钵底城,现广大身,为众说法;善财参见时,其长舒四手,取四大海水,自洗其面,持诸金华散善财;并告之已成就云网菩萨解脱法门,能示现一切宝聚、一切华等聚,取物供养诸佛,修诸福德,并施一切,摄取众生,增长善法,发无上菩提心。而且能以大悲云普覆一切,开演如雨网法门化度众生;“若有众生贪著五欲,自放逸者,为其示现不净境界;若有众生瞋恚憍慢,多诤竞者,为其示现极可怖形如罗剎等,饮血噉肉,令其见已,惊恐惶惧,心意调柔,舍离怨结……以如是等种种方便,令舍一切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罗蜜障,具波罗蜜,令超一切障碍险道,到无障处”[[75]]。此皆是菩萨云网解脱法门的成就,此也是具备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可以胜任,能象大菩萨般摧伏一切烦恼魔军,普能消灭一切众生诸烦恼火,这也是以力波罗蜜为导的无缚无著解脱门回向行,对治三界菩萨人天众中说法不自在障而令得自在,吹破一切众生诸见取,摧毁一切众生诸我见。
30、安住主地神:居于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中,主地神等赞叹善财,并放大光明,以种种宝物庄严,并言善财与该地有因缘,以足按地,百千亿阿僧祇宝藏,自然踊出,皆是善财往昔善根果报、福力所摄受。
其得不可坏智慧藏菩萨解脱法门,常以此法成就众生;其从燃灯佛来,“常随菩萨,恭敬守护,观察菩萨所有心行智慧境界,一切誓愿,诸清净行……广说一切修多罗门,大法光明普皆照耀,教化调伏一切众生,示现一切诸佛神变”[[76]];其皆能领受和忆持。安住地神是在往昔庄严劫的月幢世界中,有妙眼佛出世时,于彼处得此法门。然后,若入若出,修习增长,常见诸佛,未曾舍离,于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佛所,恭敬承事供养。其气质类型应属于多血质——粘液质者,这种“不可坏智慧藏法门”能使其常随诸佛,持受一切诸佛所说,契入一切佛甚深智慧,并等如来身,生诸佛心;此亦是智波罗蜜为导的等法界无量回向,对治出世悲智,并回入生死海中令得自在无碍。
(四)十地法门的善知识
上述十住、十行、十回向三位行门的三十名善知识,还都属于贤位,故为“三贤位”;而此十地法门的十位善知识称作“十圣位”,是进入十地以上,能照破生死黑暗,以致普度众生,圆满悲智功德。
31、婆珊婆演底夜神:住在阎浮提摩竭提国迦毘罗城,此春生主夜神的女身,表征长养大悲心法门,善财见彼在虚空中,处宝楼阁香莲华藏师子座上,其言修“菩萨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法门”,能在身上一一毛孔,皆现化度无量无数恶道众生,“令其免离险难之像,是诸众生,或生人天中……或有修行一切智道;又彼一一诸毛孔中,示现种种教化方便,或为现身,或为说法,或为示现声闻乘道,或为示现……菩萨师子频申、菩萨解脱游戏,如是种种成熟众生”[[77]]。
此夜神还能对恶慧众生,起大慈心;“于不善业众生,起大悲心;于作善业众生,起于喜心;于善恶二行众生,起不二心;于杂染众生,起令生清净心;于邪道众生,起令生正行心;于劣解众生,起令兴大解心;于乐生死众生,起令舍轮转心;于住二乘道众生,起令住一切智心”[[78]]。兴起救济万物之心,或为海难者,示作船师,或为彼众生,止恶风雨,息大波浪;或引其道路。示其洲岸等等善根,回施众生,愿令舍离一切诸苦,或愿悉令除灭诸烦恼暗,或愿一切众生,伐见稠林,截爱罗网,出生死野,灭烦恼暗,入一切智平坦正道,到无畏处,毕竟安乐。等等使令普入一切诸法界海,得诸菩萨金刚智幢自在三昧,出生大愿,住持佛种,于念念中,成满一切大功德海。这样就可看出此位善知识具备多血质——粘液质的气质类型,是以檀波罗蜜为导,证欢喜地,能入俗同缠,长养大慈悲门,教化成熟一切众生,令得圆满。
32、普德净光夜神:居于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其开示菩萨成就十法,四禅定心,能圆满菩萨诸行,自身得“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菩萨解脱法门”,能普见三世一切诸佛,亦见彼佛清净国土道场众会,神通名号,说法寿命,言音身相,种种不同,悉皆明覩,而无取著;大悲救护一切众生,一心不动。并以种种方便成就众生,譬如“在家放逸众生,令生不净想、可厌想……自于五欲,不生乐著,亦劝众生,不著欲乐,唯住法乐,出离于家,入于非家”[[79]]。等等方便接引众生,此亦为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善知识能象大菩萨般具足普贤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法界。这也是以法身为戒体,证离垢地的圣者,常能增长一切善根,照见一切如来十力,住于一切如来境界,恒处生死,心无障碍。
33、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居菩提场右边,正坐莲华藏师子座,入大势力普喜幢解脱,于身上一一毛孔出无量种变化身云,随其所应,以妙言音而为说法,普摄无量一切众生,皆令欢喜而得利益。如“出等众生数种种身云,说能忍受一切众苦,所谓割截捶楚、诃骂欺辱,其心泰然不动不乱,于一切行不卑不高,于诸众生不起我慢,于诸法性安住忍受,说菩提心,无有穷尽,心无尽故,智亦无尽,普断一切众生烦恼,说诸众生卑贱丑陋,不具足身,令生厌离,赞诸如来清净妙色无上之身,令生欣乐,如是方便,成熟众生……又出种种无量身云,以种种方便,令诸众生,心生欢喜,舍离恶意,厌一切欲,为说惭愧,令诸众生,藏护诸根,为说无上清净梵行,为说欲界是魔境界令生恐怖,为现不乐世间欲乐,住于法乐,随其次第,入诸禅定诸三昧乐,令思惟观察。除灭一切所有烦恼”[[80]]。
此诸般希有事皆由得“大势力普喜幢解脱法门”所致,是以忍波罗蜜为导,证发光地,也较适合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所行持,能够如大菩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一一如来所,悉见往劫修菩萨行、受持守护所有法轮、悉见三世一切如来诸神变海。
34、普救众生妙德夜神:正处此众会中,其为善财示现菩萨调伏众生解脱神力,以诸相好,庄严其身,并放光明入善财顶,充满其身,善财即得究竟清净轮三昧。能“见此普救众生夜神,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诸众生形貌言辞行解差别,以方便力,普现其前,随宜化度,令地狱众生免诸苦毒,令畜生众生不相食噉,令饿鬼众生无有饥渴……令人趣众生离暗夜怖、毁呰怖、恶名怖、大众怖……执著诸想系缚怖,如是等怖,悉令舍离”[[81]]。此皆是住普贤菩萨行者境界缘故,能净一切三恶八难者境界,能于一切佛剎中绍隆佛种不断者境界,能住持一切佛法者境界。
这种境界是由于古往世无量劫来,广修供养、修补莲华座等功德所感召,同时受普贤菩萨教化,发起广大菩提心,故能常见于佛、常得亲近普贤菩萨,得到示导开悟,究竟成熟。也就是“菩萨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法门”,是以精进波罗蜜为导,证焰慧地,具备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的善知识,能如大菩萨般,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现种种身,具种种根,满种种愿,入种种三昧,起种种神变及观察法,入种种智慧门,得种种法光明。
35、寂静音海主夜神:在菩提场不远处,坐摩尼光幢庄严莲华座,有百万阿僧祇主夜神前后围绕。其得“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能发起清净平等乐欲心、发起离一切世间尘垢清净坚固庄严不可坏乐欲心、我发起攀缘不退转位永不退转心……发起令一切众生成就如来无上法乐心、发起令一切众生皆受喜乐心;发如是等等心已,复以种种方便为众生说法,令其渐至一切智地。其以无量法施来摄受诸多众生,种种形式教化调伏众生,令离恶道受人天乐,脱三界缚住一切智。同时,还常修种种愿行,现种种净身,有种种常光,放种种光明,入种种三昧,消灭一切诸众生苦。并告之菩萨修行十大法藏,能够得此解脱,所谓布施、净戒、堪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诸愿、诸力、净智,能清净增长积集坚固,安住圆满。如此殊胜的“念念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应是与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相契合的,是以禅波罗蜜为导的难胜地行者,所能深入一切法界海,悉知一切诸劫数,普见一切剎成坏。
36、守护一切城增长威力主夜神:在菩提场如来会中,坐一切宝光明摩尼王师子之座,有无数夜神所共围绕,现一切众生色相身、现普对一切众生身、现不染一切世间身、现一切众生身数身、现超过一切世间身、现成熟一切众生身、现速往一切十方身、现遍摄一切十方身、现究竟如来体性身、现究竟调伏众生身。其得“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能够“开示诸佛法藏故,具大誓愿、大慈悲力,令一切众生,住菩提心故;能作一切利众生事,积集善根,无有休息故;为一切众生调御之师,令一切众生,住萨婆若道故……于诸境界其心清净,除灭一切诸不善业故;誓愿利益一切众生,身恒普现一切国土故;示现一切本事因缘,令诸众生。安住善行故;恒事一切诸善知识,为令众生安住佛教故”[[82]]。并告之以十种观察法界来净法光明,饶益一切众生,集善根助道;由此正念思维,得如来十种大威德陀罗尼轮,恒为众生演说妙法,普摄众生,住普贤行。如此念念中增长一切诸解脱门,念念充满一切法界。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也应是多血质——粘液质的气质类型者,能令诸世间离戏论语,恒常能真实语、清净语。也是以般若波罗蜜为导,证得现前地圣者,能知一切语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入一切众生言音海,并密赴群机,令诸含识守护心城,深入菩萨诸微细智,能善观察诸菩萨藏,能自在说诸菩萨法。
37、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在此佛会中,于众宝香树楼阁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有百万夜神围绕。其于娑婆世界密护发菩提心众生,令得正道,宿夜安乐;还为不同根基众生示现不同相状,或令舍离诸恶,或令修习,或教修住十波罗密。其已成就“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法门”,能知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忆念毘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往昔所修菩萨行海,悉皆明见;并起大悲心,利益众生。
此法门皆是往昔修种种功德所致,救拔有情,令断爱网,亲近供养一切诸佛,此也应是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所能行持,是以方便波罗密为导的远行地圣者,对治处世染净二心及大悲处生死不自在障,而令得自在。由此能入一切智大愿海,满一切佛诸愿海,得勇猛智、清净愿、自在力,普入一切菩萨解脱门海。
38、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主夜神:就在此道场中,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大众围绕,“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弥覆其上,现日月星宿影像身,现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身,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现无边广大色相海身,现普现一切威仪身……现远离尘暗法性身,现普智照法明了身,现究竟无患无热身,现不可沮坏坚固身,现无所住佛力身,现无分别离染身,现本清净法性身”[[83]]。善财由此生起十种清净心,得到夜神与诸菩萨同行、同念、同慧同趣同觉同根、同心、同境、同证、同义、同精进、同善巧、同三昧、同正念、同修行、同净信、同舍离……同出离等,并满足一切诸大愿海,成就如来十力智。
夜神成就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法门,能悟一切法自性平等,入于诸法真实之性,证无依法,舍离世间,悉知诸法色相差别,亦能了达青黄赤白性皆不实,无有差别。此位善知也应是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其以愿波罗蜜为导,证不动地;能超诸世间,现诸趣身,不住攀缘,无有障碍,了达一切诸法自性,善能观察一切诸法,得无我智,证无我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心常安住无二法门,普入一切诸言辞海。
39、妙德圆满神:居于阎浮提岚毘尼园林中,在一切宝树庄严楼阁的宝莲华师子座上,有二十亿那由他诸天恭敬围绕,为说《菩萨受生海经》,令其皆得生如来家,增长菩萨大功德海。其得“菩萨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法门”,开示菩萨十种受生藏,能够生如来家,念念增长菩萨善根,不生怯劣恼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门,成就诸佛无上菩提,顺一切智真实义境。也就所谓“一者愿常供养一切诸佛受生藏;二者发菩提心受生藏;三者观诸法门勤修行受生藏;四者以深净心普照三世受生藏;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六者生如来家受生藏;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八者观普智门受生藏;九者普现庄严受生藏;十者入如来地受生藏”[[84]]。修习此十法圆满成就,就能于一庄严中现种种庄严、种种境界、种种成熟,随诸众生欲解差别而现成佛,开示无量,甚深法藏,教化成就一切世间。
此位善知所得“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法门”,能以一念为诸劫藏,观一切法,以善方便而现受生,周遍供养一切诸佛,究竟通达一切佛法。这也是与其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相关,是以力波罗蜜为导的善慧地圣者,对治处世间一切趣说法不自在障而令得自在,故此可以于一切趣皆现受生,一切佛前坐莲华座,知诸众生应可度时,为现受生方便调伏。
40、释种瞿波女:居于迦毘罗城,在菩萨集会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内,坐宝莲华师子座,有八万四千采女所共围绕,其开示成就菩萨十法,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行,所谓“依善知识故;得广大胜解故;得清净欲乐故;集一切福智故;于诸佛所听闻法故;心恒不舍三世佛故;同于一切菩萨行故;一切如来所护念故;大悲妙愿皆清净故;能以智力普断一切诸生死故”[[85]]。此瞿波女已成就“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能知此娑婆世界佛剎微尘数劫的所有众生于诸趣中,死此生彼,作善作恶,受诸果报等等诸事,能知一切众生心行、修行善根,乃至一切菩萨、如来解脱光明。
如此皆是“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所致,如大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应与多血质——粘液质的气质类型相适合的,是以智波罗蜜为导的法云地圣者所为,这种普贤行是圆满法界之行,能为一切众生现随类身、说随乐行,知诸法性无性为性,知众生性同虚空相无有分别,于一念中能自在入广大法界,游戏一切诸地法门。
(五)等觉位的善知识
下述等觉位的十一名善知识,表依根本智长养大悲心,而后使法体与实相真智普遍圆现;故此后等觉位善知识是表明融合诸缘之法,例举有十种,表无尽之缘,最终归于“一真法界”实相,彰显菩提佛果。
41、摩耶夫人:居此世界中迦毗罗城,坐于宝座上,有无量众围绕,其现净色身,超出三界色身及一切诸有趣,并能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现超过一切世间色身。善财由此见已,证得无量无数诸三昧门。其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法门”,能常作诸菩萨母,在阎浮提中迦毘罗城净饭王家,右胁而生悉达多太子,现不思议自在神变。
如此乃至尽此世界海中所有一切毘卢遮那如来,皆入其身,示现诞生自在神变。其身量同虚空,能容十方菩萨受生庄严诸宫殿,令菩萨从兜率天投胎受生,其为无量最后身菩萨方便示现受生之母。这便是这种“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的成就,能具大悲藏,教化众生常无厌足;此亦是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常可为,通达性相妙境如影随形、通同无二,以自在力示现无量诸佛神变。
42、天主光天女:住此世界三十三天宫殿,其得“无碍念清净庄严菩萨解脱法门”,能忆持无量诸佛八相成道,并供养承事,持而顺行曾无懈废。不离异念,为清净念;依念佛功德而有益悲智,这种持忆又是无古今去来,现前不昧。如此专忆法门,想必是具备粘液质或粘液质——多血质者所胜任的,其无碍念清净解脱法门,能象大菩萨一样,出生死夜朗然明彻,永离痴冥未尝惛寐,心无诸盖身行轻安,开悟群生。
43、遍友童子师:在迦毘罗城居住,善财礼足围绕,合掌恭敬,求问菩萨行法;遍友以世间师范为童蒙师,遍与众生为善友。然其即时指去,不示一言,显无法真法、无得是得;此即“得无所得解脱法门”。这种无言表法,只能使来者顿觉空过此处,未易前程,往昔闻名,今朝见面之感。此善知识应是抑郁质——粘液质或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所为,令人多有误会,所谓“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传道友方成妄说,说名师轨也虚传”[[86]]。
44、善知众艺童子:也在迦毘罗城住,童子告言得“善知众艺菩萨字智解脱法门”,其恒唱持诸多阿、多、波、者、陀等字母,入诸番般若波罗蜜法门,并以无碍智,穷世间技艺,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诸如文字算数,蕴其深解,医方呪术,善疗众病;鬼魅所持、怨憎呪诅、恶星变怪、死尸奔逐、癫癎羸瘦,种种诸疾,咸能救之,使得痊愈;善别知金玉珠贝、珊瑚瑠璃、摩尼砗磲、鸡萨罗等,一切宝藏出生之处;善观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鸟兽音声、云霞气候、年谷丰俭、国土安危,如是世间所有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如此纷繁的才技,恐是多血质或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方能应付有余,其能观察各种名义体相,随顺修行,凡是一切人众所居,菩萨咸能随方摄护。
45、贤胜优婆夷:居于摩竭提国的婆咀那城,告言得“无依处道场菩萨解脱法门”,心自开解,广为宣说,利乐众生;同时,还得“无尽三昧”,能出生一切智性眼等六根无尽,以及出生一切智性功德波涛无尽、出生一切智性智慧光明无尽、出生一切智性速疾神通无尽,普现光明。此应是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者所为,使令如大菩萨般,能行持一切无著功德行。
46、坚固解脱长者:住在沃田城,其得“无著念清净庄严菩萨解脱法门”,能在百千万劫十方佛所勤求正法,无有休息;此应与粘液质——多血质气质类型相适应,犹如大菩萨获得无所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聚。所谓“精进人希懈怠多,师勤法道恰相和;十方佛所无休息,百劫身心有切磋”[[87]]。
47、妙月长者:也居沃田城,其住宅常有光明;其得“净智光明菩萨解脱法门”,不谈法义,略示名字;显无得中又无所得,即此无得又无得,是名“真得”。此也应与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相契机,能如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有所谓“悲焰明辉休语会,智光解脱是如何?君今不为通消息,白玉无瑕自琢磨”[[88]]。
48、无胜军长者:住于出生城,其得“无尽相菩萨解脱法门”,能见无量佛得无尽藏;悟其所以,实亦省径。此亦与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相适,能如诸大菩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
49、最寂静婆罗门:在出生城南的为法聚落住,告言得“诚愿语菩萨解脱法门”,十方三世的菩萨以诚愿语而发菩提心,无有退转。能够住于诚愿语,而使得随意所作,皆悉成满。此应与粘液质气质类型相吻合,能象大菩萨一样,由诚愿语而行止无违,言必以诚,未曾虚妄;无量功德,因此出生。
50、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居于妙意华门城,皆得“菩萨幻住解脱法门”,能够见一切世界皆幻住,是因缘所生;一切众生皆幻住,是业烦恼所起;一切世间皆幻住,由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如是等等诸法、三世、众生、国土、菩萨皆幻住。然而幻境自性不可思议,德生童子表净智,有德童女表净悲,幻生智悲相导,缘相知见同会,会缘近终,悲智圆满。故而无明烦恼、国土众生、依正果报皆归乎如幻同空。其气质类型应与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相适,能如大菩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着重在教导善财趋入法界门,回归到根本果体,应种无量诸善根、修无量菩提因,应普修一切菩萨行,普化一切众生界;而不应随引俗境,住在净见限量的行愿门,也不应以限量心修六度,住十地及净佛国土、事善知识;故所谓“若要一生成佛果,毗卢楼阁在南中”[[89]]。
(六)摄德成因相善知识
前十一位善知识已悲智圆满,悲尽方能使智彰,显现法界圆满体,处世幻住而证等觉位。此弥勒菩萨就表摄德成因相,以补处位彰显。
51、弥勒菩萨:居海岸国的大庄严园毘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内,通达一切菩萨行,了知一切众生心;以大悲心,为诸众生现此庄严境界。善财在毘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五体投地,以深信解大愿力,入遍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端心洁念,殷懃顶礼,不思议善根,流注身心,清凉悦泽,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无量匝。
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愿者所住处,是对一切法无分别者所住处,是了法界无差别者所住处,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所住处……虽观缘起而不证离痴法亦不与痴惑俱者所住处……是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等等一切诸功德者所住处[[90]]。
此时弥勒菩萨从别处来,无量天龙八部、释梵护世及本生处,无量眷属、婆罗门众及余无数百千众生,前后围遶,而共来向庄严藏大楼观所。弥勒菩萨观察善财,指示大众而赞叹其功德。善财闻已,身毛皆竖、悲泣哽噎,起立合掌,恭敬瞻仰,绕无量匝;以文殊师利心念力故,众华璎珞种种妙宝,不觉忽然自盈其手;善财即以奉散弥勒菩萨上;弥勒菩萨摩善财顶。因善财已广发菩提心,称说能入此毘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并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弥勒菩萨即弹指出声,门闼自开,命善财入,入已还闭。
善财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如同虚空,有不可思议自在妙境重重映现,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诸处悉如是见,佛佛全彰,弥勒菩萨摄神力而入楼阁中,告善财言,法性如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自性如梦幻影像,悉不成就。弥勒得“一生佛果,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法门”,于一解脱门中又有不可说解脱门,一生菩萨所能得,也是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无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非内非外,远离一切。并告之菩萨十种生处,住于此大楼阁中,随顺众生心之所乐,种种方便教化调伏。而后弥勒菩萨又引导善财还见文殊师利菩萨,先前所见诸善知识,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所能有,皆非可与率殊师利大愿相比,其行广大,其愿无边,出生一切菩萨功德,无有休息,常为诸佛母,常为无量菩萨师,教化成熟一切众生;故先前所闻菩萨行、入解脱门,满足大愿,在文殊师利处咸得究竟。如此热心广泛的善知识也唯有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者能胜任,具备不可思议一生佛果三世境界。
(七)智照无二相善知识
文殊菩萨表智照无二相,彰显其前因法生果,体无分别,断绝境智等诸二相。然善财必须达到障尽惑除,毫无动念时,才能般若照极,返观照察初心。
52、文殊菩萨:处在普门国苏摩那城,善财经由一百一十余城,住其门所(表达到圆成一心的心境,也即智照无二相),童子周旋求觅,希欲奉觐;此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即表百一十城,由十地所修十波罗蜜,每一具十成百,另等觉一位具含十地,由善财圆摄诸德),按善财顶(表童子证位极于无上顶法,适于印证与灌顶)。为说妙法,“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著,于少功德以为足,则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91]];示教利喜,令善财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此应与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相适合者,以此得“根本智指南法门以及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法门”。
(八)显因广大相善知识
53、普贤菩萨:在金刚藏菩萨场毗卢遮那如来宝莲华师子座上,有诸菩萨众共相围绕,最为殊特,世无与等,智慧境界无量无边。善财童子见普贤菩萨无量不可思议大神通力而得十种智波罗蜜,一心亲近,咨问法要,普贤菩萨伸右手摩触其顶,善财即得一切佛剎微尘数三昧门,各以一切佛剎微尘数三昧而为眷属。
菩萨能“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乃至身命亦无所吝”[[92]]等等诸多功德,得究竟三世平等清净法身,菩萨的色身已是由无边劫海所成就,是无量千亿那由他劫所难见闻的;于是,菩萨让善财观其清净身(由于毗卢遮那佛的法身非身,故以普贤的法界为身),童子观普贤菩萨身相好肢节,一一毛孔皆有不可说佛刹海,每一刹海皆有诸佛出兴于世,诸大菩萨众围绕。同时,也观自身就在普贤身内,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教化众生,令向菩提。这时即次第得普贤菩萨诸行愿海;其实进入普贤身者,便可穷尽毗卢遮那佛境界,令善财在金刚智的菩提妙理之中,生起法界佛果,证入普贤菩萨圆周法界的妙行。这种广泛而灵活的手法接引众生,又有威摄力地持久长劫修习行愿,想必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气质类型较宜成办,如此也就可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法门,使功德智慧,具足庄严,如同莲花不著三界一切尘垢。正所谓“沙劫智悲方满日,微尘行愿正圆时;佛功德海重宣说,愁见波涛转渺渺”[[93]]。
通过上述就“入法界品”中诸位善知识的分析,可以将此五十三位的气质类型列表如下:
项目内容
序
号 |
善知识名称 |
性别 |
职业身份 |
气质类型 |
1 |
德云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粘液质——多血质 |
2 |
海云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多血质——粘液质 |
3 |
善住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 |
4 |
弥伽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多血质 |
5 |
解脱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粘液质 |
6 |
海幢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粘液质——多血质 |
7 |
休舍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 |
8 |
毗目瞿沙仙人 |
男身 |
仙人(外道) |
粘液质——多血质 |
9 |
胜热婆罗门 |
男身 |
婆罗门(外道) |
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 |
10 |
兹行童女 |
女身 |
童女 |
粘液质——多血质 |
11 |
善见比丘 |
男身 |
比丘僧 |
粘液质 |
12 |
自在主童子 |
男身 |
童子 |
粘液质——多血质 |
13 |
具足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多血质——粘液质 |
14 |
明智居士 |
男身 |
居士 |
粘液质——多血质 |
15 |
法宝髻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多血质——粘液质 |
16 |
普眼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多血质——粘液质 |
17 |
无厌足王 |
男身 |
国王 |
胆汁质——抑郁质 |
18 |
大光王 |
男身 |
国王 |
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 |
19 |
不动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粘液质——多血质 |
20 |
遍行外道 |
男身 |
外道 |
多血质——粘液质 |
21 |
优钵罗华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粘液质——多血质 |
22 |
婆师罗船师 |
男身 |
船师 |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 |
23 |
无上胜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多血质——粘液质 |
24 |
师子频申比丘尼 |
女身 |
比丘尼 |
粘液质——多血质 |
25 |
婆须蜜多女 |
女身 |
妓女 |
多血质或多血质——粘液质 |
26 |
鞞瑟胝罗居士 |
男身 |
居士 |
粘液质或粘液质——多血质 |
27 |
观自在菩萨 |
女身 |
菩萨 |
多血质——粘液质 |
28 |
正趣菩萨 |
女身 |
菩萨 |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
29 |
大天神 |
男身 |
神职 |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
30 |
安住地神 |
男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1 |
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2 |
普德净光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粘液质——多血质 |
33 |
喜目观察众生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4 |
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5 |
寂静音海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6 |
守护一切城主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7 |
开敷一切树花夜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8 |
大愿精进主夜神 |
男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39 |
妙德圆满神 |
女身 |
神职 |
多血质——粘液质 |
40 |
释种瞿波女 |
女身 |
皇家女梵行者 |
多血质——粘液质 |
41 |
佛母摩耶夫人 |
女身 |
圣后女皇 |
粘液质——多血质 |
42 |
天主光天女 |
女身 |
天女 |
粘液质或粘液质——多血质 |
43 |
童子师遍友 |
男身 |
童子师(外道) |
抑郁质——粘液质或粘液质——抑郁质 |
44 |
善知众艺童子 |
男身 |
童子 |
多血质或多血质——粘液质 |
45 |
贤胜优婆夷 |
女身 |
居士 |
粘液质——多血质 |
46 |
坚固解脱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粘液质——多血质 |
47 |
妙月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粘液质——抑郁质 |
48 |
无胜军长者 |
男身 |
长者(居士) |
粘液质——抑郁质 |
49 |
最寂静婆罗门 |
男身 |
外道梵行 |
粘液质 |
50 |
德生童子、有德童女 |
男、女 |
童子、童女 |
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 |
51 |
弥勒菩萨 |
男身 |
菩萨 |
多血质——粘液质 |
52 |
文殊菩萨 |
男身 |
菩萨 |
多血质——粘液质 |
53 |
普贤菩萨 |
男身 |
菩萨 |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
∑ |
1,多血质——粘液质:21(男10;女11)
2,粘液质——多血质:15(男8;女7)
3,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4(男2 ;女2)
4,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3(男2;女1)
5,粘液质:3(男3 ;女0)
6,粘液质——抑郁质:2(男2 ;女0)
7,多血质:1(男1 ;女0)
8,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1(男1 ;女0)
9,胆汁质——抑郁质:1(男1 ;女0)
10,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1(男1 ;女0)
11,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1(男1 ;女0)
12,抑郁质——粘液质:1(男1 ;女0) |
经统计,在五十三位善知识中,气质类型基本集中在粘液质——多血质或多血质——粘液质两种,多血质——粘液质占38.8%;粘液质——多血质占27.7%;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占7.4%;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粘液质均占5.5%;粘液质——抑郁质占3.7%;其余皆占1.8%左右。就百分比而言,多血质——粘液质和粘液质——多血质两种气质类型就占据66.5%左右。另外,男性善知识的气质类型范围较女性善知识广,在12种类型中均有出现,而女性只出现在4种气质类型,这或许与男性的活动范围有关,更需要有各种类型的手法去引导和度化众生。
就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善知识的气质类型之所以是前两种为多,或许是由于多血质类型本身较为活泼,情绪外露,反应迅速,亲切开朗等方面优势的缘故,自然也就较易接近众生,众生也喜欢与之交往;但其情绪多变、轻率不稳重的一面就只好依靠平稳谨慎的粘液质来适当调控,故而这种多血质——粘液质气质类型是较受众生欢迎和接受的。当然粘液质本身也具有情绪平静、沉着耐心、善于自我克制等优点,这同样是能够为人所亲近,那种体贴深沉的作风是有一定感染力和魅力的;然不可避免地,有保守固执、寡言倦怠、缺乏朝气等不利因素,若能凭借多血质那种热情大方、善于交际、动作敏捷等特色作为弥补和穿插,想必也是极为众生所认可的,故此粘液质——多血质的气质类型同样能得到众生青睐。那么有关其它气质类型,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一般而言,作为辅助接引手法是可行的,尤其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以及胆汁质——抑郁质三种类型,蕴含战斗型的快速刚强、猛烈勇敢、开朗激烈等特色,对于劣根性、刚强难化众生的引导与说教时,似乎更为对口和应机。另外,如粘液质——抑郁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者具有细腻深刻、观察细致入微、极富同情心等长处,这些个性品格这某些场合与对待特定对象时,也能起到恰如其效的功用。
四、结语
《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知识虽表现的是修一种法门,然一种究竟法门便圆满具足种种法门,其间为接引和度化不同根基众生需要,而示现特殊的法门,即以一种为主,余者为伴。在这种前提下,善知识的个性心理也会由于特殊背景和因缘条件影响下,呈现出一定的气质类型倾向,这也是难免的,或说有其必然性。可还要清醒认识到,这些善知识教导的任一法门,都能使吾等得以脱离恶趣,悟入大乘妙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趋向菩提之道,证得华藏境界。
有关善知识的气质类型的个性心理探讨,就以“入法界品”而论,其中的善知识主要以多血质——粘液质和粘液质——多血质两种为多,这应该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天赋有关;可以认为,此两种气质类型在弘化与引导众生方面有其相当的优势,但也不应排除其它的类型作为辅助手法,譬如富有大威德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以及胆汁质——抑郁质等类型,在与顽强难调的众生交往时,或许有其一定的威摄力,而这种摄受力是不可低估的,也是重要的补充手法,尤为在末法时期似乎更有其市场。就象经典所描述的上刀山、下火海、爬剑树等等的形式,在劣根性众生中是能够起到其它教化形式无从取代的作用,从而也就丰富了度化的本生故事。
再则,也应认识到,无论何种气质类型的善知识,其终究目的在于摄受和开导众生,趋向菩提佛果的,正如经典所说的“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94]]。对于认定是真善知识,就必须恭敬尊重,并且随顺教诲,不生厌离,不见其过,因其都是方便教化的需要所显现的,行者要成就菩提,就得从善知识所寻求和探究。因为“善知识者,是成就修行诸菩萨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罗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摄众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无障碍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灭烦恼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众生舍诸见道因……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识,得一切智道故”[[95]]。善知识有如此众多的功德,理应受到顶戴和膜拜。其能使把持不堕恶趣、护念不毁犯菩萨戒、守护不随逐恶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示导得出离世间;承事和亲近善知识能够不染世,修习一切菩萨行,不被惑业所摧伏,且能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参考资料
1、《大方广佛华严经》唐·实叉难陀译,台湾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2004年5月印行。
2、《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张商英述,《大正藏》卷四五。
3、《管理心理学》况志华、徐沛林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4、《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五)台湾华严莲社大专学生佛学奖学金会编印,1995年10月初版。
5、《大专学生佛学论文集》(四)台湾华严莲社大专学生佛学奖学金会编印,1993年11月初版。
6、《气质心理学》[波]简·斯特里劳著,阎军译,韩进之审校,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7、《成佛之道》印顺著,台湾正闻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