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刮痧的治病功能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可以调经气、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 些功能,主要依靠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功能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然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证,及时刮痧,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利拭组织周围的血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相应的俞穴进行刮痧等刺激,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者说是治疗不彻底,操作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是发出有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了;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住处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供给等。如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高速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由此可见,刮痧是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