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菖蒲知识介绍
 
    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草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性化。
    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稍扁,分枝,直径5-10毫米,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根多数,长5-6厘米,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4-5毫米,向上渐狭,至叶长1/3处渐行消失、脱落。叶片剑状线形,长90-100(-150)厘米,中部宽1-2(-3)厘米,基部宽、对褶,中部以上渐狭,草质,绿色,光亮;中肋在两面均明显隆起,侧脉3-5对,平行,纤弱,大都伸延至叶尖。花序柄三棱形,长(15-)40-50厘米;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长30-40厘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长4.5-6.5(-8)厘米,直径6-12毫米。
    花黄绿色,花被片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2.5毫米,宽约1毫米;子房长圆柱形,长3毫米,粗1.25毫米。浆果长圆形,红色。花期(2-)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也常有栽培。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喜冷凉湿润气候,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
    菖蒲喜阴凉湿润的环境,亦耐半阴,怕强烈阳光直射,放置于早晚有散射光照的湿润处为佳。夏季气温高,光照时间长,阳光强烈,要注意遮荫。否则由于盆小土少,易造成植株叶片焦枯。如果能在夜间让其沾露水,则会使叶片保持翠碧。

繁殖方式

播种

    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
    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栽培技术
行距
    露地栽培,选择池边低洼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块20m、大块50m,但一定要根据水景布置地需要,可采用带形、长方形、几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种。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时灌水1-3厘米。盆栽时,选择不漏水的盆,内茎在40-50厘米,盆底施足基肥,中间挖穴植入根茎,生长点露出泥土面,加水1-3厘米。
施肥
    菖蒲在生长季节的适应性较强,可进行粗放管理。在生长期内保持水位或潮湿,施追肥2-3次,并结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为主,抽穗开花前应以施磷肥钾肥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厘米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残叶,集中烧掉或沤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换分栽1次。
    养菖蒲口诀: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
    另有养菖蒲新口诀:近水而植,附石健康。叶干根湿,喜暖畏寒。微风避雨,少剪更旺。喜阴怕晒,润露忌霜。石生偏细,泥种颇壮。薄施厚灌,勤理剔黃。碧如翡翠,香沁腑脏。野逸清气,不宜艳妆。配石清供,古盆內藏。素雅天然,最宜文房
    近水而植 石菖蒲本来长在水边,近水而植是说它的生长习性,对水份需求,相对需求量大些.《群芳谱》上云:“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水分不可少。。。
    菖蒲稍耐寒,北方地区待霜降后,应移入室内养护,避免遭受寒害。冬季如能保证室内的湿润度,可使其叶片保持苍翠.虎须菖蒲喜湿润,忌干旱。日常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浇水过多,易造成叶黄。夏季气温高,可酌情增加浇水量,以盆土湿而不渍为原则,浇水不足,会使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冬季气温低,要控制浇水,保持盆土润而不湿为宜。在4至5月植株生长旺盛期,可适当浇些腐熟的稀薄饼肥水,但不宜过多,以免长势过旺,造成长势比例失调,影响观赏。虎须菖蒲耐修剪。及时剪除衰老枝、徒长枝、过密枝,使株形美观。莳养实践证实,植株愈剪叶形愈细。因此,每当夏季经常剪短叶丛,可使新叶繁茂而显细小,使其达到理想的微型盆景效果。
    附石健康 野外的石菖蒲,一般扎根于石,生于溪野之中,扎根于石的菖蒲,根系特别发达,这样一方面可以很牢固的固定自身植株;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根部能有足够的水吸收,满足植株对水分需求,同时扎根深可以保障植株对一些矿物质的需求 ,野外生存环境较恶劣,深根也是适应环境需要.附石深根,所以说健康.
叶干根湿 老问题了,菖蒲根部不怕水淹, 石菖蒲本来是附石长在水边的植物.但是叶子就比较娇弱了,太湿通风不好,叶片易生病发霉烂.
    喜暖畏寒 这点可以从菖蒲的生长习性解释了,菖蒲生长旺季在夏秋之际,此时温度较高,生长旺盛,生机强.而初春及深冬气温较低,生长缓慢.《群芳谱》记载养菖蒲:”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春迟出,冬藏密,表明了其低温,各项生理机能.夏不惜,说明夏季其生长极其旺盛,可以适当修剪下,避免疯长,保持株形.秋水深,是说,秋天供水需要充足。经过夏天的生长,菖蒲已经长的很壮了,秋天干燥,而菖蒲喜阴湿,需要给其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其生长.同样的,相对于南方而言,北方更加干燥些,北方养菖蒲,就需要给其叶片适量喷些水,保障湿度,这样菖蒲才能长的好。
    微风避雨 微风是说通风情况,通风主要是促进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植物生长是靠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制造养分的过程,像菖蒲这种喜阴的植物,对光照要求不高,但是要保障它的光合作用效率,就需要保障通风,使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维持它在弱光下的光合作用效率,满足生长需求.为何是微风而非强风?风力太强,会使叶片蒸腾作用加剧,消耗水分更多,如果水分供给跟不上,不利于植株生长。故曰:微风。避雨是怕它叶片水分过多,通风不畅造成烂叶.
    少剪更旺 少剪,是为了减少菖蒲自身有机质的损耗.古人一般喜欢菖蒲生日(农历四月十四)那天,对它经行修剪,促使菖蒲以后发出的新叶,短而细,看起来更雅.但是,对于年份较短的小菖蒲而言,幼时修剪,是不利于今后的成长的.但是,有一定年份的壮苗,自生有机质很多,倒是可以这么弄弄,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大盆暴长.
    喜阴怕晒 菖蒲是喜阴植物,同时对水分需求量大,水分哪里去了?一般是自生生长消耗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逸散到空气中.而日照有利于促进蒸腾作用,如果根部的水分吸收跟不上蒸腾作用逸散的水分的话,植株的正常生理活动会受影响.这就解释了它为何怕晒.
    润露忌霜 润露,叶子常喷些水,保证叶子周围的空气湿度较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低,有利于维持水分保证植株旺盛生长,忌霜是说它畏寒.
    石生偏细,泥种颇壮 这句就道出了它与环境的适应性.石生,养分少,为适应环境,叶片相应的变小.泥生,塘泥养分足,用来养菖蒲可使叶子壮.
    薄施厚灌 是说它的施肥情况.薄施肥,一是怕烧苗,一是怕陡长.厚灌,又强调了一下浇水情况.
    勤理剔黃 说想保持它的翠绿,需要不定期对其修剪,剔除黄叶.在菖蒲的生长过程中,叶片叶尖发黄是不可避免的…要保持它的观赏性,需要勤奋的你对它,经行不定期休剪.
    碧如翡翠,香沁腑脏。是说颜色和气味.菖蒲,色泽碧绿,四季皆绿,这四季皆绿,碧如翡翠,也是它被古人选为文房清供的一个原因吧。就虎须和金钱而言,香味较淡,运输过程长时间捂着,倒是会有味道.平时,味道较淡,几不可闻.古人闻其香,是手掐一片叶子,凑在鼻尖闻的.古人云:”试拈九节风前嗅,已觉登仙不用扶。”
    野逸清气,不宜艳妆。菖蒲的味道的确有种乡野之气,吸入腹中不觉一阵清气上扬.张听蕉云“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菖蒲颜色翠绿,四季皆绿.无浓妆,有的只是淡淡的清逸,具古代文人风骨。
    配石清供,古盆內藏。菖蒲配石,雅致,最易配白石,做清供.高濂说:“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寸,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古盆内藏,是说,水栽盆养。
    素雅天然,最宜文房。虎须金钱,体形都较小,叶子细密,绿意盎然, 摆在房里很雅致。现代人普遍都很忙,日子过的很糙,古人清逸的生活,只能想想罢了。“忍苦寒,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雅致的菖蒲,适合文房摆设.为何易文房,最主要原因,还是文房的环境决定的。文房,作为读书写作的房间,室内散射光线虽然充足,但是,阳光要么也相对较少,要么根本就没有。在这种相对较阴的环境下,一般喜阳植物,在室内是呆不久的。而喜阴的菖蒲,与文房环境简直绝配,对日照要求不高,适合室内摆设,故曰最宜文房。
 
土壤
栽培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佳,砂质土壤生育亦良好。栽培处宜择半荫处,避免强烈日光直射,若能接受50%-60%光线,生育自能旺盛而叶色柔美。性好潮湿喜氮肥,施肥以腐熟豆饼水或氮、磷、钾,速效1、2号等,每20-30天少量施用1次,氮肥比例多,能促使叶片繁茂。培养土需经常保持湿润,小盆栽盆底可垫1水盘,以保持水分。室内摆饰择窗缘光源射入处,若生长势转弱,应即时移出室外,充分灌水,并接受柔和的阳光能恢复生机。性喜温暖至高温,生育适温约18-28℃。久植过于拥挤时应强制分株,换土后再栽植。
储藏
栽后3-4年收获。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茎,剪去叶片和须根,洗净晒干,撞去毛须即成。

主要价值

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驱虫
    菖蒲还是极好的“绿色农药”。将菖蒲根茎500克捣烂后,加水1-1.5千克熬煮两小时,经过滤所得的原液,兑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等虫害。
观赏
    菖蒲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充分应用。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园林上丛植于湖,塘岸边,或点缀于庭园水景和临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室内观赏多以水培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数十年不枯。栽培时可依据个人喜好、放置地点、株体的大小,选择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将菖蒲茎段洗净,去除老根、过长根,在浓度为2克/升~3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于光线充足处即可。日常除及时补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许市售营养花肥或复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长繁茂。菖蒲耐寒,冬季无需特殊养护,只要将枯枝残叶清理即可。
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藏药】榜那:块根治流感,,炭疽病,风湿痛;叶、花、花蕾治发热性疼痈、头痛、牙痛《滇省志》。
根状茎(白菖蒲):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化学成分
含α-、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儿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异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毒理作用: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油LD50为221mg/kg,几分钟内出现呼吸快而浅,阵发性痉挛而后强直性痉挛,最后死亡。小鼠腹腔注射根茎的水提取物4g/kg,有镇静作用;醇提取物MLD为4g/kg,Ldloo为8g/kg。变种日本菖蒲(A.CalamusL.var.AngustatusBuss.)中毒后引起胃肠炎、下痢。
本草图经》:菖蒲,今处处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盘屈有节,状如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节尤密,一寸九节者佳,亦有一寸十二节者。采之初虚软,暴干方坚实,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于干燥沙石土中,腊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气骤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萸煎汤饮之良。
植物文化
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先民崇拜该草类,把菖蒲当作神草。《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于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
古人莳养菖蒲的方法更为绝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利用它直线的叶片,表现出初夏的清凉感觉。
各家论述
1.《纲目》: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
  2.《
本草汇言》:石菖蒲,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者,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屡见用十全大补汤,奏功极多,石菖蒲不必问也。
  3.《
本草新编》:石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
  4.《
本经逢原》:菖蒲,心气不足者宜之,《本经》言补五脏者,心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又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凡阳亢阴虚者禁用。以其性温,善鼓心包之火,与远志之助相火不殊,观《本经》之止小便利,其助阳之力可知。
  5.《
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
  6. 《
本草正义》:菖蒲味辛气温,故主风寒湿邪之痹着。治咳逆上气者,以寒饮湿痰之壅塞膈上,气窒不通者言之。辛能开泄,温胜湿寒,凡停痰积饮,湿浊蒙蔽,胸痹气滞,舌苔白腻垢秽或黄厚者,非此芬芳利窍,不能疏通,非肺胃燥咳及肾虚之咳逆上气可比。开心孔,补五脏者,亦以痰浊壅塞而言;荡涤邪秽,则九窍通灵,而脏气自得其补益,非温燥之物,能补五脏真阴也。而俗谓菖蒲能开心窍,及反以导引痰涎,直入心包,比之开门迎贼者,过矣。且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刷精神,故使耳目聪明,九窍通利。凡寒饮闭塞,肺气不宣,则令人音喑,菖蒲能逐饮宣窍,而声自开,以视虚劳金破之不鸣,显然有别。主耳聋以下十二字,其义殊与上文不类,大观本不在白文之例,恐是后人羼入,姑存而不论。其止小便利一说,盖指清气下陷,收摄无权之症,辛温能升举下陷之气,或可治之。
  《别录》主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则即《本经》之主风寒湿痹,复叠无别,殊是蛇足。温疟亦时行之戾气,而兼有湿痰蒙蔽,菖蒲涤痰辟秽,裨助正气,故能治之。然疟之虚实寒热,各各不同,偏举小儿,似嫌泛滥,且作浴汤外治,其效亦鲜。
  《别录》此条,皆非精要,大是可疑,或后人有所点窜欤?甄权治耳鸣,则湿痰蒙其清气,而甲木少阳之气,郁而不伸者,即开通九窍之功效也,若肝肾阴虚,浮阳上扰之耳鸣,则非辛温开窍之所宜矣。甄权又治头风泪下,亦惟寒风外束者为宜,若肝阳自扰之头风,又不可一例论治。甄氏又谓治鬼气,濒湖谓治中恶卒死,客杵,则皆阴霾不正之气,固芳香辟秽之正治也。
  《大明》谓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皆指寒湿交互,汩没真阳者,菖蒲秉芳冽之正气,自能胜邪而行气定痛。后人霍香正气等方,以及脑麝等疫证诸丸散,皆即此例。然菖蒲虽温,辟恶可言,而温中尚嫌不足,其直中三阴之大痛吐泻,转筋冷汗,脉伏色青等症,亦非此所能独当大任。
 
 
 

友情链接 南普陀 香港宝莲禅寺 上海玉佛禅寺 雁荡山能仁禅寺 中国佛教网 凤凰网 心源网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学院 佛缘网站 高旻寺 永春网 福建永春网

关于我们|免责声明|交通指引|行车路线|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天禄岩 QQ群:241382536 联系电话:(0595)23965826 版权所有 ◎ 永春天禄岩

2025促销:香港特价空间,最低仅需20元,可永久使用!
本站空间由 三维免费空间 友情提供